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

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狠抓源头治理,落实规范生产,形成全程监管,实现质量追溯。

一、狠抓源头治理,落实规范生产

 实行产地编码,建立源头数据库。   对农业生产基地(农场)的条田进行编码,并按条田编码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记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产地环境(包括水源、土壤、大气等监测)的直观数据库;
 运用信息手段,实现农产品标识。   根据地区具体情况,结合地区名优品牌建设,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合的条形码标识规范, 并对农产品按条田、品种和生产批次进行农产品条形码编码;
 建立数字档案,掌控生产全过程。   按农产品条形码编码建立各批次农产品的生产档案。按照生产标准和规范,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并记录从播种、移栽到施肥、用药和病虫防治等情况, 使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记录与综合信息;
 建立标准体系,控制各关键环节。   以作物的生育期为主线,基于GMP、HACCP 和SSOP的先进管理理念,将上述三者的控制、管理思想引入到农产品种植的整个过程中。 借助专家系统实现对作物产前、 产中(不同生长时期)和产后关键点的预警决策、有效控制和远程生产过程咨询以及远程经验更新等功能;
 狠抓质量监测,实行产地准出制度。   建立质量检验室和快速检测系统平台,对每一批次的农产品都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检测, 通过网络实时汇总检测结果,全面监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可点入的生产档案数据库GIS界面
可追溯的条形码编码管理界面
CL-BIII农残测定仪&试剂

二、形成全程监管,实现质量追溯

 配备检测设备,进行快速定性监测。   通过配备CL-BIII农残测定仪,通过气相和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及快速检测试剂,已经能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瘦肉精、甲醛、亚硝酸盐、二氧化硫、吊白块等进行检测,监控100多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建立监控网路,实现全程信息监控。   通过安装“检测系统软件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多领域,多品种的检测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了多层次的投诉、举报、行业监察等网络信息监控自动化,实现了从基地到市场,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电子信息监控。
 立足三个环节,实现实时全面监管。   围绕“检测、监控、监管”三条主线,以“市场进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三个环节为立足点,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实施了来源、流向及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形成了生产部门把源头、工商部门有抓手、商贸部门促协调的多家政府部门参与的质量安全监管链条。
 根据条码追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通过在农产品包装上附着的条形码,通过逐步建立地区性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安装“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消费者与管理者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或以短信、电话方式,获得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源头到餐桌”详细的生产档案和加工情况及流通信息,从而规范源头企业的生产操作过程,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
       按照党中央关于“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上海博纳新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复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博学笃志,纳才报国”为理念,按照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将不断完善现有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努力实现检测监督的实时化、风险评估的科学化、主体监管的网络化、产品追溯的全程化和监督管理的责任化,把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好。